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动态 >>医院新闻 >> 正文

资讯动态

医院新闻

蒋瑛:唯有倾尽全力,才能不负性命之托!

发布时间:2023-06-21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干净利落的短发,戴着红色的方框眼镜,目光清澈而睿智。如往常一样,蒋瑛医生身着一席白衣,带着温柔的笑容,有条不紊地穿行在高博上海闸新医院四病区病房,细心查看每一位患者的情况。


“今天人感觉怎么样?吃饭正常吗?”

“大便正常吗?一天几次呀?”

“今天你可以出院啦!回去要好好吃饭呀!”

“移植后注意饮食卫生,千万别再乱吃啦!”


蒋医生事无巨细地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或是检查皮肤,或是测量血氧饱和度,而后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用药并与患者家属沟通治疗方案。她轻声细语地问询、耐心细致地叮咛嘱咐,声音温柔却充满力量。


每天上午和下午医生们会开展查房,当蒋医生带着组里的医生们查房时总是事无巨细,她表示:“患者吃喝拉撒睡的情况是我们每天都要密切关注的,小小的异常可能都会与疾病相关,不容忽视!”

蒋瑛医生查房与患者沟通病情


成为医生


“今天有一位移植后患者恢复得很好,下午就可以出院了。”对于蒋医生来说,这是最令她开心的事情。22年的从医生涯中,最令她骄傲和开心的事就是看到自己救治的患者可以顺利出院、恢复健康、回归正常生活。“尽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是她从医的初衷,也是鞭策她前进的动力。


谈及为什么成为医生,蒋医生坦言是继承了母亲的心愿。成为医生是母亲的梦想,而这个梦想由她实现了,她笑着说:“虽然报考医学院是受妈妈的影响,但是我觉得我可能天生就是要做医生的。做血液科医生22年,忙碌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工作与学习从不间断,我也非常习惯这样的节奏。”


2001年,蒋医生毕业后进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在血液科轮转的时候,她便下定决心要留在血液科。血液科患者往往病情重、病程长,需要反复入院,他们对于疾病的绝望度和对医生的依赖度都很高,因此,医患之间的情感纽带更加深厚,蒋医生说:“我感觉对于患者来说,我是特别重要的精神支柱,可以给到他们更多帮助。”


蒋瑛医生与王椿教授讨论治疗方案


没有一刻松懈


从加入市一血液科起,王椿教授就成为了她的领导和老师,当时市一的血液科在王椿教授的带领下迅速扩张,患者越来越多,科室病房也一直在扩大。正是因为王椿教授从不给自己设限,不会禁锢于现有的治疗指南和模式,不停学习和吸收新的理念,才能不断突破疑难、打破移植年龄禁区。师从王椿教授,老师“终身学习”、“挑战疑难”的精神始终影响着她,也在她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指引方向、帮助她不断成长并最终成为了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医生。


蒋医生介绍道,血液科对医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医生需要涉猎各个科室的专业知识,才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应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多种并发症。在内科系统中,血液科是除了ICU以外,需要技能操作最多的科室,奋战在血液科临床一线的她没有一刻松懈。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她积累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2014年蒋医生赴美国梅奥诊所Mayo Clinic免疫实验室做访问学者,在赴美访学的期间,她认为最大的收获是拓展了研究型思维和系统性的思考模式。临床和科研工作是相辅相成的,近年来,蒋医生在国际、国内知名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关于细胞免疫治疗诊治难治血液病相关的专业论文,她深深明白在埋头工作之余也要停下来,去总结、去思考、去钻研标准治疗以外的突破。


蒋瑛医生与同组年轻医生讨论患者病情


不惧挑战、探索未知


2020年1月,蒋医生追随王椿教授来到高博医学(血液病)上海研究中心,参与新医院的筹备与创立,新的环境需要面临更大的挑战。而她,从不畏惧改变与挑战!在市一血液科近20年,蒋医生全程参与了科室的扩张,见证了病房从空床、到满员、再到排队的历程。在她看来,血液科的医生本身就需要具备探索未知、挑战疑难的精神。换了新的“赛道”,尽全力救治患者的初心不改!这家以血液科为特色专科的医院是全新的起点,她相信在王椿教授的领导下、在医护团队共同的努力下,一定能为血液病患者筑起最后的防线!


蒋医生唯一的爱好就是研究医书,她笑着说:“我所有的兴趣都放在医学上,所以我在女儿的眼中是一个很无趣的人。”她对自己评价是:努力、勤恳、刻苦。尽管救治了无数患者,她始终还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我只是一直在努力,努力去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我真的希望把每一个患者都治好,但是无法做到完完全全的超能力。”


和家属一样,医生是最希望把患者治好的人。患者和医生永远站在同一条战线,有着共同的目标。从住院医师成长为副主任医师,她始终保持初心,同患者感同身受,在看到患者指标恢复时为其开心,在得知患者回归正常生活时为他祝福,在尽了全力却无能为力的时刻偷偷落泪。血液病恶性程度高,挫败感不可避免,沮丧之后,她振作起来更加刻苦钻研、总结经验,希望下一次能做的更好、再好一点!


今年3月,44岁的白血病患者异基因移植半年后,因严重的肺部感染入院,肺部感染是移植后很棘手的并发症,许多患者都倒在肺部感染的难关上。患者入院时情况危急,在及时治疗、精准用药之后,患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天天好转,第三周就恢复出院了。蒋医生说:“能及时逆转这个情况,等于是跟死神在赛跑,患者至今情况很好,很为他开心!”


66岁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患有特殊合并症——肺结核,蒋医生为其制定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下,携手突破重重难关。最终,患者成功控制住白血病病情近半年,顺利完成了全部抗结核治疗疗程,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并顺利出仓。


许多康复多年的患者依然会与她保持联系,分享近期生活的动态,一位患者出院时对蒋瑛主任说:“从此,您少了个患者,多了个朋友!”这句话深深印在了她的脑海中,来自患者的肯定是对医生最大的褒奖,也成为了她不断前进的动力。


目标与理想


近些年,我国血液病诊疗领域飞速发展,正是因为无数血液领域的医生们在不停探索血液病疑难的领域,拓展新的治疗方法。蒋医生的“偶像”是王振义院士,他攻克了白血病中最难治、风险最高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把它变成了可以长期生存的疾病。蒋医生说:“对于医者来说,如果一生中能治愈一个病种就是莫大的成就,是伟大的壮举!临床医生和科学家在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去突破目前看来无法治愈、但将来可以治愈的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细胞免疫治疗、层出不穷的新药等等,来帮助患者摆脱疾病、获得长期生存。可能我做不了那么好,但是我特别希望能够治好一些疾病,在治疗上有所突破,给更多患者带来获益,同时,在治病过程中给患者更好的人文体验,这就是我的理想。


不负性命相托


每周三上午9:30是蒋医生的门诊,无论是多次回诊的老患者,还是首次初诊的新患者,她都耐心且细心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遇到年纪大的患者,她会不厌其烦地叮嘱用药剂量并把它一一写下来以防患者弄不清楚。一位家属含着眼泪说道:“蒋医生,我爱人的性命就拜托你了!”每每听到这样的嘱咐,蒋医生便觉得肩头的责任愈加沉重,每一位患者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唯有倾尽全力,才能不负这性命之托!

大医者,心怀大爱!或是在工作中争分夺秒的拯救生命,或是在深夜时废寝忘食的研究医书,数十年如一日,终身致学、精研医术,方能抚平疾苦护佑生命。


文章来源:公众号高博医学上海研究中心